今日头条 微博
400-820-6913 在线咨询

“平行语宙”,开启年轻人之间的平行对话,丁伟受邀演讲《放大的设计》

2017-8-14 10:02:54

 
创意、青春、

态度、思想与碰撞……

 


本周六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迎来了一场“言值风暴”——

 


创意汇品牌活动之"平行语宙"

第一镜精彩开拍!

 平行物语.jpg

 

创意汇

无创意不青春

立足上海设计之都,汇聚青年创造力量,2017年“创意汇”系列品牌活动拉开帷幕。

 

作为品牌系列活动之一,第一期“平行语宙”上海市青年创意分享季于8月12日下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隆重举办。

微信图片_20171211095226.jpg

▲现场领导与嘉宾共同发布“创意汇”品牌

 

“创意汇”系列品牌秉持“无创意,不青春”的理念,旨在打造上海青年创意对话的高端平台,搭建上海青年创意设计与全球对话的舞台。力求在全市青年中开展各类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年创意设计及创意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方式集中展示上海青年的创意理念、创意作品以及创意实践,并通过集聚性的宣传推广吸引广大青年的积极参与,形成规模效应,推动上海青年创意的集聚与品牌化运作,使之成为上海青年文化生活中标志性的群体活动。

 

微信图片_20171211095232.jpg

▲现场领导与嘉宾共同启动“平行语宙”—— 上海市青年创意分享季

 

从2011年开始,“创意汇”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主要包含上海青年创意汇、上海青年创意日和上海青年创意展三大活动板块,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广泛的社会认可。“创意汇”品牌活动彰显了共青团上海市委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确引导青年价值观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平行语宙 

年轻人之间的平行对话

步入2017年,“创意汇”系列品牌家族又多了一名成员——“平行语宙”,它的意义正是为了帮助年轻人构建同龄人之间共同交流与思考,针对他们面临的共同社会及人生话题,携手解决的青年对话平台。

 

“平行语宙”作为前所未有的青年主题分享与传播交流活动,是一个给年轻人分享创意思想,知识与独特人生体验的广阔空间。不同于普通的演讲活动,它首次倡导年轻人之间“平行对话”的理念,以不仰视,不俯视,平行而行的姿态进行嘉宾与青年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平行语宙”核心宗旨就是新青年——看明星名人嘉宾如何诠释新青年创意精神;新观点——听当代青年新观点,拒绝套路鸡汤;新体验——场景化、浸入式、互动感新体验。试图探寻的就是这种“平行角色”背后的共鸣与对话,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青年沟通平台,通过主题分享与交流,寻求年轻创意创新者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这便是“平行语宙”。

微信图片_20171211095237.jpg

▲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王宇先生致辞

 

微信图片_20171211095243.jpg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顾建军先生致辞

 

设计大咖

分享设计满满干货

首场“平行语宙”,上海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副会长、木马设计创始人、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丁伟,以及上海市创意人才协会理事、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设计部总监邵景峰两位青年创意设计领军人物登台讲述。

 

微信图片_20171211095251.jpg

▲上海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副会长、木马设计创始人、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丁伟发表精彩演讲

 

微信图片_20171211095256.jpg

▲丁伟在本次“平行语宙”第一期活动中发表的演讲主题为《放大的设计》

 

第一位上台分享的嘉宾丁伟,与在场所有青年设计师,分享了他作为设计师的人生中,重要的三个节点。第一个节点发生在他从大学校园走向专业设计机构的时候,从一个讲究方法和表现性的学生,成为一名要兼顾商业和技术的设计师,这成为了他面临的第一重难题。而成为设计师之后,如何突破设计的传统概念,化“有形”为“无形”又成了丁伟思考的重心:“这个时候你关注的是一个系统的设计,或者一个观念的设计。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比较长期的价值,所以第二个转变就是从有形到无形。”如今,丁伟显然又找到了他的第三重挑战,那就是如何串联各个个体,形成系统与生态,发挥更大的价值。

 

丁伟的分享以《放大的设计》为主题,从“设计真正的强大在于设计的消失”这句话出发,讲述了他在设计领域的种种实践。围绕四个“设计+”领域,详细阐述了六个“新”、“设计立县”和六重价值,同时又指出当代创业者的痛点和现今设计教育的缺陷等问题。他在分享的最后说道:“今天的设计师更像是一个导演,他能够熟知创意发展的脚本与路径,能够预知阻碍创新活动的关键节点,并带领组织在困境中寻求突破。”这些观点也将为新时代设计师如何进行角色更新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微信图片_20171211095300.jpg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设计部总监邵景峰发表精彩演讲

 

邵景峰分享的主题《体验重塑设计》,显然强调了“体验”二字。在分享了个人履历之后,他的分享便从剖析创新的大环境说起:“第一个是创新的稀释。比如说共享汽车、共享单车,这个观点一旦出现之后,很多资本全面进入。你可以看到,路人在马路上行走,被它们阻碍,这就是对创新造成巨大的稀释。”

 

创新环境的第二个痛点,无疑是“创新的焦躁”,他在分享时反问道:“难道创新创意就像水龙头拧开就出来了吗?这个创新创意不是马上说来就来的,我们要始终尊重一个客观规律,创新创意是一定环境下产生的。”而解决焦躁的方式,则是扎扎实实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尊重消费者内心的真实诉求,“创新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抓住诉求。”

 

邵景峰的分享,从他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师说起,讲述了他和他所在的团队,在创新创意的大背景下,如何抵住压力与挫折,负重前行,用他的话来说“在职业的设计道路上有很多挑战,有的时候是万箭穿心的,被挑战的时候你要回去把箭拔出来学会自我疗伤,然后重新再战。”他在分享接近尾声的时候,重新分析了中国品牌未来的突破点:“我们以前说‘弯道超车’,现在的想法是‘换道超车’,这是中国品牌在今后能够活下去和活得很好,非常重要的一点。”他说。

 

平行对话

平行而行

分享环节过后,二位主讲人与观众展开了深入的互动和交流,引发了本次活动的又一高潮。观众们提出了自己在生活中和设计上遇到的问题,分享了自己在本场活动中收获的心得体会。

 

这样的平行对话,正是“平行语宙”积极倡导的理念。“平行语宙”期待每一位新时代的设计师朋友、充满朝气的同学,以及拥有创意和好奇心的青年,在这里找到心中想要的答案。

微信图片_20171211095305.jpg

▲演讲嘉宾与现场观众热情互动

 

“创意汇”品牌活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指导,由上海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和品牌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第一期“平行语宙”上海市青年创意分享季得到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场地支持,以及“青春上海”媒体中心、生活周刊、看看新闻网、上观新闻、梨视频、喜马拉雅FM、壹会网的媒体支持。

以下是丁伟先生在上海青年创意人才协会首期“平行宇宙”演讲实录。

微信图片_20171211095312.jpg 

非常高兴来参加《平行语宙》第一期的分享,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叫《放大的设计》。

 

我在20年前最早开始接触设计,那时候作为工业设计师,毕业之后都面临一个难题,就业。但是从十年前开始至今,随着城市、商业、社会的发展,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设计也在城市中有了角色,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2002年开始创建木马设计,在过去十几年间我做了很多的思考。今天要谈的是设计与创业、产业、城市和服务结合的可能性,我将从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也是这些年自己对于设计的实践所想。

微信图片_20171211095318.jpg

首先,我们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今天的设计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它跟很多要素有关,比如社会的变迁、商业的演化等等,设计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和产业的投射。分享一个我的思考,我发现设计实际上是社会进化的镜子,它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进化的产生,所以它为产业需求变迁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设计范式的转变

关于设计范式的转变,有一个关键词叫范式。“范式”实际上在设计圈提的比较少,但是我最近越来越重视对这个话题的探索。

 

范式是什么?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范式牵扯到复杂系统的底层逻辑。放在设计圈里,就是说在工业时代强调的是产品消费,所以设计师研究的是硬件、人机、结构、供应链,实际上是一个物理的逻辑,最重要在那个时期强调的是工业设计。后来随着我们产业不断地演化和互联网的发展,这个时候我们就进入到另外一个时期,那便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衍生出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就是交互设计,所以两年前交互设计这个行业的设计师特别受欢迎。

微信图片_20171211095322.jpg

而今天我们进入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或者范式,就是进入到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就是从软硬分离走向软硬结合,信息跟物产生了附着。无论是工业4.0还是智能家居,还是智慧城市,还是可穿戴设备。所有的演变都指向一个问题就是CPS,CPS解释为信息物理系统,就是物和信息产生了附着,于是就产生了传感,产生了传输,产生了数据,产生了新的服务。

 

我们的设计就是从强调工业设计的物理逻辑转向交互设计的交互和互动的逻辑,再转向今天服务设计的系统逻辑。所以,今天的设计是要以服务设计为核心,来串联产品、串联空间、串联品牌、串联信息系统,从而为产业贡献立体的价值,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个观点就是设计范式的转变。

 

再让我们来看一下今天我们所处的无形的时代。无形的时代包含哪些内容?比如谈供给侧改革,我们不但要谈供给,更重要的强调需求,比如我们谈工业4.0,比如今天也是一个创业的时代,比如今天也是一个像IP在不断地延展的一个时代。所以我个人把它归纳为是开放式创新时代的来临。我们今天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和土壤当中存在和发展,开放式时代已经来临。

 

▶︎四个角度

 

今天和大家分享我个人实践的四个角度,实际上我一直在围绕着六个问题展开,今天给大家带来以下四个问题:设计+产业,如何去提升?设计+城市,如何建立城市的创新综合体和它的秩序?设计+创业,如何来构建创业的生态?设计+服务,在今天这个节点上服务如何存在和发展?

 ▶︎  |设计 + 产业 |

我一直强调的就是基于行业的垂直创新的系统。因为我们过去谈论设计的时候,有两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它也是矛盾的两句话。一句话是从口红到航天飞机都是我们设计的范畴,这句话麻痹了我们很久,似乎掌握了设计的方法就可以从事任何的设计。第二句话是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隔行如隔山,但是直到去年我才明白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叫隔行不隔理,它讲的就是行业限制的问题。

 

我觉得今天的设计已经从一个很宽泛的设计转入到非常精细的设计,它必须在行业的垂直领域进行发展。我总结了过去15年间设计的数千个产品,发现它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从2000年左右我们开始手机领域崛起,让我们的工业设计师开始有了工作,这个话实际上很重,我终于有了工作。不然像清华美院这样好的学校改行率超过90%,剩下的10%还做了老师。手机的崛起让我们开始有了工作,之后像汽车,像声光美学、智能硬件、设计师创业,有这个脉络,所以说设计一定是伴随着产业的发展而存在。

 

从产品经济、信息经济到服务经济每一次进化所带来的变化都是革命性的。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个垂直领域的一些思考。比如说在智能机器人、VR/AR、文化衍生品,也是今天关注比较多的几个领域。实际上它们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比如说智能机器人,它的核心就是CPS和人工智能,AR/VR是全新的信息的入口。


文化衍生品为什么去年业界认为是发展的元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从物质消费开始转向精神消费,于是这个市场开始崛起。


在垂直领域的发展,我们也从原来单纯的在四个设计阶段,归结为“四链融合、七步创新”,就是从研究到定义、再到研发、结构、以及供应链营销的一个延展。这其中,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实际上是“定义”这个阶段。因为你必须是源于对商业、对社会有非常敏锐的感知来去定义一个全新的愿景。


现在比较流行的互联网语言就是新物种,它实际上是伴随着技术和生活空间和心态的变化而产生的。有好的定义才有好的产品,或者讲有好题目才有好文章,所以基于此,我们构建了有形和无形的资源体系。


在这样一个系统当中,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比如我们在机器人领域做了一些作品,既包含了像ABB这样世界最顶级的品牌,也包含了为海尔做的机器人。



ABB的这个产品叫协作机器人,就是人和机器之间可以协同工作,它有了感知,有了数据,有了后台,这是一种全新的工业方式。这是默克尔总理和印度总理跟我们参与设计的,对这个机器人进行交互。

 


在VR/AR领域,我们陆续与像京东方、光线传媒这一系列的公司展开合作。由于在这个领域有很多企业是新进入的,在很多的资源层面缺少一些内容,所以我们就跟平台商和一些资源商合作,为企业提供系统服务,它既包括知觉系统,也包含产品系统,这样就加速了设计过程。今天的设计公司也随之进行了演化,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公司,更重要的是资源聚集、定义和寻找新方向的一个公司,公司本身也在进行变迁。



于此同时,我们还做了很多大型的项目。比如说高铁设计,又比如为保时捷这种顶级的品牌来开发适合中国和全球市场的产品。还有为一些传统的领域,例如海信。当时我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问他们有什么要求,这个企业说我就只有一个要求,我们上一代产品让这条产品线扭亏为盈,最近又要亏了,能不能再为我们设计一各个产品来提升它的盈利能力。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工业设计在如今,在整个企业的价值链当中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文化衍生品领域,我们也做过大量的工作,为杭州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还有很多的地方,甚至远到西藏地区进行服务。可以看出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升级的变迁当中占比越来越高。有关这个领域我们也是构建了一个小生态,它包含四个角色,阿里巴巴作为平台方,我们作为设计方,还有商家、版权方进行共创。


把时光倒推到2009年,上海要召开世博会,领导找我说,你是青年设计师秘书长,能不能为青年设计师做贡献?所以当时我就怀着奉献的热情为世博开发产品。但是在我推进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找到渠道商,渠道商讲有了产品他们才能销售,找到供货商说只要有订单才能生产,设计师说你委托我才能进行设计。结果发现销售商、制造商、版权商没有形成价值循环,我一度非常悲观,在这个领域四五年都没有成功。


但是后来这个领域因为有阿里巴巴的介入就完全打通了。阿里巴巴说你不收费先做设计,我们的数据向你开放。然后阿里提供平台的资源,后来再跟众筹合作获得第一笔钱,这样就把版权、平台、设计之间全部打通,后来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发现当我们有一些思考今天不能实现,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它在未来的某一天都会转换成价值。



这张图非常有意思,就是我们以设计为引导,结合了大量的供应链的资源,也和博物馆合作做了大量的产品,这样产生了销售的产品。后来还包含为上海的历史博物馆,我们做了全系列的从产品定义到供应链,甚至到营销系统的设计。


   ▶︎  | 设计 + 城市 |  


这个话题在今天变得更加重要,一个城市如何建立它的设计秩序,当然有些一线城市可能已经建立。但是在一个有创意的需求但是没有任何认知的城市,如何从零开始建立起他的软硬件的体系?关于这一点,我个人的工作主要聚焦在了三线和四线城市,关于这个项目研究和实践,我做了差不多6年。


 

 

在“设计+城市”这个板块着重进行三个探讨,一个是设计立县的理论体系。实际上在做设计实践之前在设计立县的理论做了一年半时间。业界很多人说我天天谈宏大的理想但是没有案例,所以我又花了三年的时间去做了案例。今天我把它重新梳理,就设计立县的六重价值做一个简要的分享。


第一重价值,当然跟建筑有关。我做更多的是从内容出发,作为一个载体,激活存量资产,城市资源再生。原来我写过一句话,就是时间在建筑上的投射让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和温暖。图中这个例子,是我们在山东日照这个三线城市做的一个项目,一个老的工业遗存,经过我们六个月的改造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第二重价值,激活产业价值。设计服务与核心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重价值,激活知识价值,构建协同教育体系。我们搭建了木马设计学院,既有商业的也有很多公益的培训。



第四重价值,激活创业价值,构建创业的生态圈。这是我们构建的以设计为引领的创业价值链。




第五重价值,激活文化价值,来构建文旅的垂直体系,包含产品体系、空间体系、服务运营体系。


关于这一方面有个例子,我们为贵州安顺做了一个品牌,叫“山水林花”,意在把它建成山城、水城、林城、花城,将它的文化要素跟产业要素、设计要素进行了共创,之后运用了它的山水文化做了一些产品。


600年前朱元璋时代,30万大军从南京开赴到安顺,600年过去了依然保持着600年前的期许、语言,还有很多习俗。我将中国的600年的艺术跟国际语言进行链接,打造了这样一系列屯堡文化,这样的产品,有很多人穿在大街上,我感觉特别自豪。因为真正强大的设计一定是源于强大的文化,建立起文化自信才能够建立强大的品牌。



第六重价值,激活公共价值。创新型社会的体现是全民对设计的平均认知水平。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对设计意识的传播,对象中既有3、5岁的小朋友,也有副国级的领导。




现在其实有很多设计立县的平台化发展的案例,比如说刚刚看到的日照,这是一个对设计没有任何概念的城市。我帮他们做了一条街区,我个人也担任了他的运营方兼总经理,进行大量的宣讲。可以自豪地讲,现在这个城市对于设计的平均认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张图,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觉得今天的设计,从有形到无形,从个体到系统,从实体到信息,已经经历了演变。


微信图片_20171211095407.jpg


六大板块细讲起来还有很多很多,这里给大家展示以下几个案例,其他的就不再过多累赘的叙述。这六大板块构成了创意综合体的骨干,包含了服务平台、展示平台、文化平台。


 ▶︎ | 设计 + 创业 |  

创业是非常立体的,它既有孵化又有空间还有教育,同时还要有一个传播和营销的事情。所以这个孵化平台,是以设计为原点串联更多的价值。


当时,我们做得最早的一个项目就是在海波的支持下做的一个手环,我记得是人生第一次在不干活的情况下还能赚钱,吃了一顿饭卖了5万块钱,当时特别的高兴,一开始这是个喜剧故事;到第七天的时候,就变成了悲剧的故事,因为小米也推出来了一个手环,我们的卖不掉了。




我们也有供应链体系,是自建的平台,其中有一个众创空间,这些在各地都在陆续的推动。还有我们在重点推动的木马学院,在多个基地开展工作。

 

  ▶︎  | 设计 + 服务 |  


设计+服务,就是寻找新场景时代下的服务模式。



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新的思考,叫“四链融合、七步创新”,我用它来定义今天全新的服务价值。


关于四链,我认为产品设计强调“物理逻辑”,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模式的共振,给用户带来使用价值;交互设计强调“行为逻辑”,通过信息的链接与体验的优化,给用户带来体验价值;服务设计强调“系统逻辑”,通过对服务   的再定义与再生产,串联产品、体验与服务;品牌设计强调“形象逻辑”,通过品牌内涵在视觉形象的技能,与用户建立更加友好的沟通。

 

这个是我们在2014年做的一个最重要的作品,做的是智慧照明,大家谈论智慧城市很多年,而且上海把智慧城市定义26个专项,包括智慧医疗、智慧照明、智慧安全等等。但是在这个城市当中缺少一个核心的载体,所以我们跟上海政府合作做了一个CPS智慧照明的体系,也是上海的四型经济的重要支撑。



关于产品链,又将从以下七步进行创新:洞察,是对新状态的深刻感受,对社会发展方向的基本判断;定义,是从概念走向物化的十字路口,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开发,是寻找新框架下的自由,是新产品、新体验与新服务的技术保障;设计,是相关要素的总协调,设计在未来必将成为产业的基础设施;工程,是从概念到落地的纽带,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自觉转变;供应链,是所有创业梦想的前提条件,是创意产业化的基本保障;营销,是产品与服务向市场的提案,亦是对产品创新的反向定义。




以上就是我刚才所总结的的四链融合、七步创新法则的130个问题,包含产品链、品牌链、交互链、服务链,从洞察定义,一直到全流程的一个闭环。这既是我们的一个历程,也是在工业设计领域做一些事情的准则,如K记饭桶的案例,用来回应我刚才讲的四链。


面向未来,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小生态,叫3+3,从服务链到产品链,然后到区域,到文创,有些已经做得非常成熟,有些启动的时间还不长。这也是我个人为之付出比较多的一个蓝图,构建以51design、设计学院等板块为核心的设计生态为企业提供全流程闭环式创意服务。

未来我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未来不是由答案决定,而是由问题决定,感知到我们今天的问题,就看到了我们今天的设计。


最后总结起来,我觉得今天的设计师,最重要的价值已经不仅是造型或者画图,还有其它的一些内容。今天的设计师,更重要的是创新活动的编剧和导演,他能带领大家在预知到创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带领大家去突破整合资源,所以这是他角色的变迁。

谢谢大家。


 

 

 

微观木马,鲜活的木马

狙击时事热点,挖掘品牌策略 汇聚不同案例,提供新鲜观点

联系木马

咨询热线: 400-820-6913